北京商报讯(记者王晓然 徐天悦)北京便利店市场格局或又生大变动。11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寻求出售的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时正与其他企业洽谈对接,全时或将出让部分股权给苏宁易购。
对此,苏宁大快消事业群总裁卞农回应北京商报记者“未有听说”。全时便利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商报记者再次追问苏宁是否会考虑接手全时便利店时,卞农表示,每家企业的定位不同,这要综合考虑,比如要看门店区位、团队、供应链、资产、库存等方方面面。
事实上,全时便利店早已“摇摇欲坠”。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市多家全时便利店里货架上的商品已经不多,几近空置。这种缺货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不止一两天,而是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一些供应商由于账款未结等问题早就停止再给全时便利店继续供货。
下半年以来,全时的几个兄弟品牌都已经接连出事。前有全时生活,近有地球港。这几家企业背后的母公司都为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据接近复华卓越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全时便利店、地球港的财务都是独立出去的,由集团统一管理,日常经营资金都需要向集团申请,而此前的P2P公司暴雷事件复华卓越资金受到影响,复华卓越旗下的品牌也接连运营不下去。地球港已于近日停业,全时便利店比地球港情况好一些,在集团的力保下撑到现在,但背后同样“千疮百孔”。
全时便利店一直被视为北京门店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目前在北京有四五百家门店。此次全时若与苏宁易购接洽成功,也意味着北京便利店市场将迎来大洗牌。据悉,苏宁小店从今年年初落地以来一直在加速扩张,尤其是在北京市场,不足一年的时间已经开出260余家门店。而就在今年4月,苏宁才通过收购迪亚天天使得苏宁小店在上海市场一夜之间增加了300多家门店。
从邻家便利店,到131便利店、全时便利店,已经证明仅靠资本推动的便利店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黄江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便利店是高成本、高投入、高利润的三高业态,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高利润,在风口时期毫不犹豫地杀进场,却忽视了背后高成本、高投入的前提。纵观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便利店品牌,背后都是大资本、大集团,才能成功在承担高成本、高投入后取得那份高回报。小规模的投资最多只能成就区域性便利企业。而诸如邻家便利店等背后涉及的资本就更是充满了不稳定性,根本无法保证便利店业态所需的持续性高成本投入,扩张过快的结果必定是资金链断裂,如果每个店都不盈利的话,只会是门店开的越多赔的也越多。
不过,近来北京市场也迎来便利店领域的政策利好,为便利店企业接下来的发展提振了信心。10月18日,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城管委、市公安局消防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19条创新举措,涵盖便利店经营的空间位置、网点布局、项目品类、注册审批等方面,支持北京市便利店企业发展。
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