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逆周期监管,往往预示不错的买点!
来源:e公司官微
在乔治·索罗斯先生的许多论述中,他不止一次的提到一个词,“逆周期监管”。所谓逆周期监管,指的就是监管机构在看到市场的周期,向着极端方向发展的时候,做出的和当前周期相逆反的监管措施。没错,当前我们看到监管机构对股市给出的措施,就是典型的逆周期监管。
索罗斯指出,由于资本市场存在天生的不稳定性,所以逆周期监管对于维护一个市场长期的健康发展,避免极端的金融危机,是大有裨益的。至于资本市场为什么具有天生的不稳定性,则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此不再展开。我们只要看到,从几百年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到十几年前的云南兰花泡沫,从几个世纪以前的南海股票泡沫到2000年的全球科技股泡沫,从A股市场的2007年泡沫到2015年小股票泡沫,以及2005年和2014年的极低估值,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一再上演、毫无收手的迹象,就足以理解这种事实了。
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第一次让世人惊叹的时候,人们曾经一度以为,也需将来可以依靠信息的零成本交流、高度的整合和运算,彻底消灭市场的不稳定性。不过,之后的例子证明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市场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强,不稳定性只能被努力控制、很难被彻底消除。而在控制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逆周期监管。
在江平所著、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台湾股市大泡沫》一书中,台湾股票市场在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那场大泡沫中,之所以其主要指数从最低到最高点上涨了大概12倍,之后又在一年之中暴跌最多达到63%,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台湾当局,在讨好选民的压力之下,难以实施有效的逆周期监管。
同样,在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和年租金的比值,达到大约35倍。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是太高,但是由于美国市场对由此衍生出的0首付、以及之后巨量的衍生品缺乏逆周期监管,结果仅仅35倍的房价房租比(也就意味着比3%略低一点的年租金回报率),就导致了灾难性的金融海啸,并且蔓延到全球市场。
由于逆周期监管对市场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大有裨益,索罗斯在他的论述里,不止一次赞赏中国有效的逆周期监管,并且认为成熟市场信奉无为而治的监管机构,应该在逆周期监管这个问题上,多学习中国的同行。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依据逆周期监管进行投资,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简单在于,逆周期监管往往是长期投资的重要参照。复杂则在于,这种关联性并不是简单线性的。
从长周期来看,逆周期监管出现的时点,通常都是投资者应该随之买卖的时点。举例来说,在2000年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是鼓励购买(上海当时买房甚至可以送户口,而不是今天的有户口才能买房),对股票市场的态度则是不鼓励炒作。从之后近20年的市场来看,2000年的房地产恰好是一个买点、股市恰好是一个卖点。
在之后的一些逆周期监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长期跟着逆周期监管做投资有钱赚”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比如2005年、2007年、2008年、2013-2014年,股票市场上的逆周期监管政策,都给依照其进行投资的投资者,带来不少收益。但是,长期之内毕竟还有短期。依据逆周期监管做投资,投资者们需要理解几个问题。
首先,逆周期监管出现的时点,一般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市场已经偏离均衡状态很远,其二是造成这种偏离的市场力量也十分强大。尽管前者导致跟随逆周期监管进行投资,往往能在长期带来收益,但是后者也导致这种收益不一定会在短期兑现。与周期对抗的投资者,尽管已经在长期投资上占尽先机,但往往需要对抗市场周期的大浪。这时候,一些脆弱的举措,比如借债投资、投资资金来源更加短期化,都会导致投资者遭遇很大的困难。
其次,有些资产的周期时间太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日本市场从1960年代到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只出现了一个涨跌周期。因此,对于周期特别长的资产,根据逆周期监管进行的投资,可能在中期时间里,都是错误的。这一点在中国市场也很明显,房地产方面的、对抗飙升的房价的逆周期监管,从大概10年前就已经开始,但是直到2018年,房价仍然没有显著降低。
第三,由于越强大的市场扭曲,往往导致越有力度的逆周期监管,而越有力度的逆周期监管,也就意味着短期市场扭曲的动力越强,因此就可能导致一种“监管力度越大、短期市场越逆反”的现象。所以,投资者应该理解逆周期监管和短期价格波动之间的关联性并非线性,期望“一旦出现逆周期监管,市场就必然、立刻反转”,是不现实的。
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于逆周期监管和市场基本面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短期看似无效的逆周期监管,往往会被市场参与者误读:投资者轻率的认为,逆周期监管是无效的。有时候,这种轻视还会蔓延成一种舆论氛围,进而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但是,再强的舆论氛围,也不会对长周期的投资方向,带来任何实际意义上的改变。
此外,将逆周期监管和投资相匹配,还需要考虑到估值的绝对水平。在绝大多数时候,逆周期监管的出现,都意味着市场的估值已经很低、或者很高。但是,在一些时候,如果市场从一个极端状态发生扭转、扭转的速度又太快,则逆周期监管也可能出现。
在这种时候,市场的估值不一定调整到绝对低估、或者高估的地步,逆周期监管的对象也并不是绝对的估值,而是快速改变的价格和对市场带来的冲击。这时候,如果投资者将对于价格变动幅度的逆周期监管,误读为对于估值绝对水平高低的逆周期监管,则会造成错误的判断。
最后,根据逆周期监管进行长期投资,仍然需要寻找具体的标的,而不是大而化之的进行指数化投资、或者一揽子投资。投资者应当认识到,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时点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具体品种的选择所带来的回报,在长周期往往大大超过时点选择所带来的回报。
举例来说,投资者在2015年市场最高点时,选择业绩优秀的蓝筹股,与市盈率高达一两百倍的小公司,在之后几年的回报,有云泥之别。前者在市场指数下跌了50%之后往往仍能保本、甚至带来正收益,后者则会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一点在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的文章中也都有详细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总结来说,逆周期监管的出现,往往与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或者投资风险相吻合。但同时,投资者也应当意识到逆周期监管与波动周期之间的共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的市场短期走势。不过,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说,短期的价格波动,并不重要。而对于弱市中的逆周期监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不错的买点,而牛市中则往往意味着需要考虑卖出。在此时通过精确的分析、买入优秀的标的,能够为投资者在长期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
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