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业的改造影响深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互联网科技已经渗透到金融支付方式、风险管理、获客过程、催收等方面,是对传统金融的彻底改变。
曾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这是曾刚在10月14日参加在京举办的“好书分享会:《陈志武金融通识课》”时提到的观点。活动由新浪财经和国际金融博物馆联合举办,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汪潮涌等专家、企业家围绕“金融科技其实很简单”话题进行专业探讨。
曾刚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改造了整个金融行业,传统的金融模式正在被颠覆。网络支付让门槛降低,效率变快。获客过程由原来的人海战术收集信息,用传统财务数据评估,转变成现在成本更低的互联网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借款人信息获取实现实时交互,甚至催收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对于长期备受争议的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谁取代谁的问题,曾刚认为,两者将朝着合作共赢方向发展。“两者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曾刚指出,近来传统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间融合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微粒贷都是传统机构和互联网机构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结合,共同服务市场,一个稳定、合作、共享的机制正在形成。他强调,这种合作,不是大家泾渭分明各干各的,而是一种深度的融合。
谈及政策监管,曾刚认为目前金融科技公司相关监管措施是滞后的。他举例,日前巴塞尔协议三十周年研讨会为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和稳健发展提出策略建议,但互联网层面上使用的风险计量模型在该协议里并未提及。“并不是金融科技实践出错了,而是政府的监管没跟上”。他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将面临监管重塑,并且这个速度会非常快。
对于金融科技监管,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也认为,政府监管是必须的,但要注意适度。
陈志武分析,原来金融交易的范围通过物理网点进行,监管比现在轻松很多,现在通过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人数可多达几亿,但其金融的“跨期价值交换”本质未改变,所以会出现“跑路”、违约等现象,政府必须要进行监管,消除潜在的社会代价。
但陈志武指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金融交易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对交易范围、交易成本和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作出了改进,不能因为消极面,就一棍子打死,不允许P2P金融公司注册或不允许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出现。“要学会拥抱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只是不要头脑发热,要用合理的监管规范行业发展”。(文/新浪财经 黄博涵)
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