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发国际期货欢迎您!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策略 > 行情资讯 >
张振新身后百亿窟窿何解?先锋集团CEO张利群首
日期:2019-10-20   来源:日发国际期货    作者:日发期货

  压倒张振新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知情者透露,导火索是2017年集团重点发展私募基金产品,但一切“不能割裂来看,都在互相影响”

  《财经》记者 张颖馨 张建锋 江玮 | 文    袁满 | 编辑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2013年8月,正值先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先锋集团”)成立10周年,董事长张振新兴致昂扬地写下这段话。

  但六年后,“航船”不再继续扬帆,“朝日”亦光芒褪去,张振新更是随之倒下。10月5日,先锋集团、网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网信集团”)通过“网信官微”联合发布讣告:

  “先锋集团董事长、网信集团实际控制人张振新先生因多脏器衰竭、酒精依赖、急性胰腺炎经抢救无效,于伦敦时间2019年9月18日在英国伦敦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去世,享年48周岁。”

  事实上,市场此前已有关于张振新去世的消息,但由于先锋集团等方面一直未进行明确回应,部分业内人士将其解读为“谣言”。如今官方“定音”,不少原先锋集团员工、张振新的合作伙伴等等,均倍感错愕。

  对于张振新的病逝,有人说“斯人已逝,愿善待之”;亦有人说这是一场为了躲避集团危机的“阴谋”。

  图/视觉中国

  备受质疑的突发离世

  为何张振新会死在英国?他是自杀,还是“诈死”?讣告公布后,市场对于张振新病逝的消息质疑声从未间歇,甚至有网民称其不堪巨额负债,“金蝉脱壳”。更有投资人直言,到英国伦敦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询问后,并不存在张的预约信息。

  一切质疑背后,折射出市场对往日互金大佬们的信用归零。

  众说纷纭之下,“网信官微”于10月8日凌晨进一步披露了张振新的救治细节:张振新发病时,其家属并没有跟医院预约,而是第一时间拨打了当地紧急救助电话;病人先是进入急救中心,后转去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最后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先锋集团CEO张利群在接受《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我从振新总妻子处得知,当天他只是想出去走走,到家门口抽根烟,但当时身体很虚弱,他的太太刚扶着他走了几步,振新总就突然倒地。另据了解,此前张振新有轻微哮喘症状,且心脏状况不好。

  “网信官微”同时公布了伦敦肯辛顿和切尔西登记办公室签发的死亡证明,标注了张振新的死亡日期和地点、出生日期和地点、职业、死亡证明申请人的信息以及死者死因。肯辛顿和切尔西登记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证实该死亡证明确实存在。

  此外,官微公告提及,先锋集团及网信集团目前正通过英国外交部和中国大使馆领事处办理死亡证明的双认证文件。据凤凰财经报道,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已出具相关公证函。

  对于《财经》记者就死亡证明上的张振新是否与先锋集团董事长张振新为同一人的询问,上述工作人员直言:“我们不清楚他的公司名称,因为这些没有体现在死亡证明上。我们也没有他的护照,但他的出生日期在死亡证明上有注明。”

  死亡证明显示,张振新的出生日期为1971年3月27日。《财经》记者从接近张振新的核心人士处独家拿到其护照信息页,显示中国籍男子张振新的出生日期与死亡证明中的信息一致。

  《财经》记者与对张振新之死进行调查的死因调查员办公室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对方答复。

  死亡证明上出现了死因调查员的名字。致死原因一栏显示:由内伦敦西部助理死因调查员威廉·多尔曼(音译)在尸检后证实,尸检后没有要求展开进一步的死因调查。

  肯辛顿和切尔西登记办公室方面告诉《财经》记者,引入死因调查员的情况通常是因为死亡属于意料之外(unexpected)。

  除了“诈死”质疑,市场亦不解长期居住在香港的张振新为何会在英国逝世?张利群告诉《财经》记者,据了解,张振新于8月底离开香港,主要是去英国探亲。另据上述核心人士提供的张振新机票订单与英国入境记录,其入境时间为2019年8月28日。

  百亿“窟窿”待补

  事实上,张振新是否在异国他乡溘然长逝,并非市场最为关注之处,其身后留下了多大的“窟窿”,既有资产能否填补亏空,才是当下各方的焦点。

  与上述讣告一同发布的,包括先锋集团资金平台善后工作的推进公告:“为持续化解危机,坚持在岗的管理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危机管理工作组,并推举先锋集团CEO张利群为组长,共同商议后续工作计划和方案。”

  公告显示,工作组将以维护债权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司资产不流失、继续完成各类产品兑付为核心工作内容,建立并加强三部分的工作,即资产管理工作、债权人管理及兑付工作、催收管理工作。

  《财经》记者在张利群处确认,张振新离世后,当前先锋集团、网信集团相关工作主要由张利群、网信集团负责人李焕香、先锋集团执行董事刘平主持。

  先锋集团官网显示,其始创于2003年,是一家成长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深耕金融科技、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领域,业务覆盖中国主要省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东南亚、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中国总部位于北京,海外总部位于香港。网信集团为其旗下科技平台。

  危机正式浮出水面是在今年7月。7月4日上午,据市场流传的一则聊天截图显示,盛佳(前网信集团CEO)在官方沟通群表示,“经过集团领导讨论,共同决定,网信平台良性退出,会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确保平稳有序,尽最大努力保障投资人利益。”

  上述消息一出,网贷市场一片哗然。《财经》记者当时就上述内容向网信集团求证,网信普惠相关负责人透露,“上述截图对话确实存在,但属于内部群还在沟通阶段的内容,目前公司尚未做出良性清盘的决定。”另据其透露,平台上确实出现了一些逾期资产,正考虑是否要公布逾期资产和欠款企业情况。

  官网显示,网信普惠是网信集团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其运营主体为北京东方联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联合”)。根据天眼查,东方联合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个人股东分别为张振新(持股比例99%)、李焕香(持股比例1%)。据先锋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此1%是李焕香代持并签有代持协议,实际是张振新占100%。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中国互金协会”)官网信息,截至2019年7月31日,网信普惠平台累计借贷金额1652.78亿元,待兑付本息61.14亿元(利息余额3.25亿元,借贷余额57.88亿元);当前出借人14.07万人,当前借款人11.5万人。

  《财经》记者从多名网信普惠投资人处了解到,自7月份以来,网信普惠平台到期标的陆续出现未按时兑付的情况。与此同时,不少投资人无法正常提现。网信普惠平台页面显示,其上线标的类型包括消费贷、供应链金融、个体经营贷和企业经营贷。

  但先锋集团真正的“窟窿”并不在网贷业务上,而是投资人通过“网信”平台购买的尊享系列产品(主要是金交所产品),以及线下财富团队负责销售的私募基金产品。

  一名来自山东的投资人向《财经》记者透露,“今年4月,理财经理说网信已经上市,因此我立即加大了投资额度,在网信App上购买了近200万元的尊享系列产品,没想到现在全折了。”在记者接触的多名“尊享”投资人中,最高投资金额达到单人3000万元。

  照此来看,“窟窿”究竟有多大?《财经》记者从投资人处拿到的一份材料显示,截至6月28日,“网信”平台借贷余额为450.6亿元,涉及约6.9万名投资人;“网信普惠”借贷余额58.9亿元,涉及约14万名投资人;先锋集团旗下的私募基金规模200亿元左右。上述三个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逾期。同时,部分项目逾期的情况是从6月28日开始出现。

  上述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资料是监管部门约谈网信集团时,负责人李焕香所述内容。另据其透露,该材料提供者为网信集团内部员工。

  接近监管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此前与网信集团资产处置的人员接触时,了解到的情况确实与上述材料基本一致,但当前准确数字是多少,并无答案。此外上述材料中的先锋集团旗下“私募基金规模”,应该是“其他类产品规模”。

  张利群并未正面回应上述数字是否准确,其表示李焕香此前确实向监管部门提供过一个大概的数据。但因部分资产存在交叉,且随着每次内部资产的梳理,这个数字都一直在发生变化。其并未透露当前的具体数据。

  《财经》记者注意到,针对巨额“窟窿”,网信官微曾于8月13日发布消息称,预计在9月中旬前发布兑付方案,方案会覆盖线上线下所有产品,各类产品有对应的兑付计划。

  然而,直到9月底,投资人亦没有等来兑付方案,却在五天后听到了张振新病逝的噩耗。

  “振新总病逝后,资产处置工作确实受到不小影响。比如现在就存在法律上的授权问题。”张利群告诉《财经》记者,现在是边解决授权问题,边加大催收力度回收资金。对恶意逃废债的个人和机构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保护出借人权益。但具体兑付细则的公布时间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

  另据《财经》记者从多名先锋集团高管处了解到,先锋集团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管理者,但是具体的业务板块掌握在对应子公司的负责人手中,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业务情况,使得当前牵头的工作组在梳理资产时存在不小困难。

  上述情况最终导致资产处置进展缓慢。据《财经》记者统计,自危机初现的7月4日至9月28日,“网信官微”已公布部分还款兑付情况,其中,网信普惠各项目总计还本付息总金额约为2.22亿元,网信尊享项目累计还本付息总金额约为7058万元。部分投资人反映,之前确实收到部分项目的回款,但金额较小。

  “谁都不容易,面对大家的质疑和压力,现在找个角落我也想哭,但肯定得坚持把眼前的工作往下推进。”张利群告诉《财经》记者,接下来会继续加大加快催收力度和处置一些资产,以推进兑付工作。

  在先锋集团旗下资产端业务负责人看来,兑付方案要以资产变现后的现金数来衡量。这样的资产结构、资产形态,结合目前资本市场上的形势,当前资产价值已经大大缩水,而且变现相对困难,市场总体流动性不足。但仍有部分投资人认为,按照先锋集团的布局情况,旗下资产按理是足以填补“窟窿”的。

  错综复杂的商业帝国

  “曾几何时,先锋集团可以说是国内互金公司的传奇,手握很多牌照,广泛撒网,是我们艳羡的对象。”一名网贷平台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

  的确,“16岁”的先锋集团,早已构建起自己的帝国版图。

  自2003年起家,经过16年发展,张振新旗下商业版图低调地集齐了融资租赁、担保、银行、保理、基金、证券、互联网小贷等金融牌照,在港股和新三板均有上市公司,其所控制业务还涉及汽车租赁、地产等业务。据企查查,张振新目前在外任职企业1家,控股企业达78家。

  股权关系复杂是张振新实际控制公司一大特点。一位先锋系高管在看到张本人的关联公司情况后,向《财经》记者感慨:这么多!

  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奈曼旗的张振新,依靠担保业务起家。

  2003年8月29日,张振新创办大连联合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大连信用担保”),注册资本金9000万元,2006年8月公司正式更名为“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联合创业集团”)。至2015年12月,大连信用担保资本金增至1.81亿元。

  《财经》记者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联合创业集团已于2018年2月更名为联合创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创业融资担保集团”)。

  经过多年发展,业务布局众多领域的张振新,其旗下公司股权亦层层叠叠,部分公司穿透股东呈现循环,股权关系上跟其没有直接关系。

  作为张振新旗下重要投资平台,开元众合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开元投资集团”)所投资的公司多达29家。

  天眼查显示,开元投资集团大股东先锋创业(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96.5%),先锋创业(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为喀什聚创商贸有限公司,而后者股东为开元投资集团,股权穿透4层又回到原点。

  张利群向《财经》记者证实,开元投资集团也是张振新实际控制的集团。

  现名称同样为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连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联合创业融资担保集团之间的关系让市场颇为费解。

  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江西聚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元投资集团通过孙公司深圳佳禾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江西聚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4%股份。

  而联合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网信证券55.61%股份、海口联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股份、中泰证券0.5582%股份,其余投资公司多达30余家。

  这也意味着,寻找网信证券与张振新的关系,需要向上穿透5层股权关系,才能在表面上与其没有股权关系的开元投资集团连上线。

  在回答联合创业集团与联合创业融资担保集团之间的关系时,张利群表示,“表面看到的很多企业之间都没有直接股权关系,只是名字有关联。对于先锋集团管理体系的公司,张振新做为实际控制人,有些公司股权是张总直接做大股东持股,部分可能会委托其他人代持股权。”

  除了内地资产,张振新在香港资产亦有类似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证券集团控股(00231.HK)和中国信贷(现名“中新控股”,8207.HK)是张振新在香港的业务平台。

  但张振新旗下另外一家港股公司弘达金融控股(1822.HK),与其在股权结构上看并没有控股关系。

  弘达金融控股2018年年报显示,华商租车有限公司持有其51.38%股份,邓淑芬和刘江源持有华商租车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弘达金融控股33.2%股份。

  弘达金融控股与张振新之间的明面关系显示在2017年。当年1月,该公司与美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贷,成立财团——长青(香港)有限公司,收购平安证券集团控股36.58%股份。

  先锋集团一位前高管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弘达金融控股实际控制人为张振新。

  弘达金融控股主营业务为电子材料贸易业务、汽车租赁业务、金融业务、财务公关、创新金融业务、资产管理六大业务。

  复杂的股权关系和隐秘的实控权,让张振新旗下资产总规模目前仍是一个迷。

  “除内地之外的资产情况,除了上市公司有明确的披露,其他资产情况目前我们也在核实中。”张利群告诉《财经》记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兑付危机发生后,相关监管人士在了解先锋集团错综复杂的业务布局时,曾直呼“头疼”。

  张利群表示,目前先锋集团正在梳理张振新旗下公司股权状况,理顺股权结构。

  “梦碎”金融科技

  张振新将自己商业帝国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了金融科技领域,他没有想到,这个充满创新空间的市场,会让他“折戟”。

  回看张振新近几年的布局策略可以发现,他一直“站在风口上”。

  2012年,网贷领域在国内发展势如破竹,张振新决定行动起来。该年7月,其打造了以P2P业务为主的金融工场平台。先锋集团员工透露,金融工场不仅是金融互联网,也是先锋集团的一个极其关键的战略支点。自此,先锋集团开始围绕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加码”。

  此后的2014年,先锋集团旗下网贷平台第一P2P完成A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第一P2P此后更名为网信理财,后者于2017年升级为网信平台(定位为金融科技)。但事实上,原第一P2P网贷业务已在此前升级中,划归到网信集团的网贷板块“网信普惠”平台上。

  根据网信普惠平台在中国互金协会官网公布的财务年审报告,其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2385.84万元、1.6亿元、6681.79万元。

  紧接着的2016年,张振新通过中国信贷,以8亿元人民币收购网贷平台掌众金融,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乘着互金东风,张振新尝到不少“甜头”。根据中国信贷年报,2014年互联网金融已经占到其收入的24.8%,到了2015年来自互金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56%。2016年,依靠掌众金服平台(原掌众金融升级而来),中新控股的现金贷业务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6年12月单月放款金额已超过15亿元;到了2017年,中新控股依靠放贷收入占比已接近70%。

  除了上述几家P2P平台,另据蓝鲸财经报道,与“先锋系”存在直接关联的P2P平台,或存在P2P业务的平台还包括:第一房贷、第一车贷、金银猫、融牛网、大树金融及首山金融。

  不过,互金发展红利并未一直持续下去,受监管政策收紧和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网贷行业自2016年底开始持续出清,发展压力渐增。

  在其他业务板块表现平平的情况下,张振新看到了“后起之秀”——区块链,成立质数链网等机构。另据《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张振新在海外投资的区块链项目涉及发行“虚拟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中国信贷还联合多家机构发起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亚洲金融科技母基金”,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投顾、移动支付、电子支付、消费信贷、普惠金融服务以及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据知情人士此后透露,该基金在第一期募集时,确实有一些初步达成意向的LP,但是往下推进时市场发生变化,后来就没有运作下去,更没有具体的项目落地。

  先锋集团的金融科技路线愈发明晰,但这并没有让张振新再攀事业“高峰”。“在该领域的投资过于宽泛,几乎倾注了全部物力财力,但在政策、去杠杆等大环境变化下,已经来不及刹车和掉头。接近张振新的先锋集团高管透露,叠加此前的几个重大投资失误:2017年收购平安证券,2018年8月20亿元入股绿城中国、主导并购香港人寿,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出现巨亏;2018年下半年收购“虚拟货币”交易所,并在矿机、矿场、比特币等方面大量投资,随后比特币大跌,为了止损只能低价甩卖。这些投资预计亏损上百亿元。

  张利群也向《财经》记者坦言,很少有人能全覆盖“链圈”和“币圈”,振新总两个圈都玩,到最后很难控制好。

  “张振新在区块链领域被骗子骗得团团转。人对于完全不懂的行业还是要敬畏,了解清楚再入场。”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日前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表示。

  2019年,受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先锋系风险逐步暴露。

  年初,网信证券相关项目被曝逾期。此后,辽宁证监局对网信证券进行专项检查。证监会表示,网信证券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目前公司资产安全,员工基本稳定。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监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予以查处。

  此后的7月,“火”开始烧到其他业务板块。

  7月初P2P平台网信普惠被曝逾期;7月8日,中新控股发布停牌公告,称将发布有关全资子公司先锋支付不合规详情公告。10月4日,中新控股发布公告称,大约自2019年7月8日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现场检查后,先锋支付已暂时停止营运。

  而“先锋系”中的部分P2P平台亦陷入兑付危机,部分平台则选择清退网贷业务。

  10月10日,掌众财富(即原“掌众金服”)发布公告称,已将出借人债权全部提前清偿完毕,即日起停止网贷业务。

  “P2P大佬从证大集团戴志康到张振新,结局一个比一个悲惨。P2P易破,心中贼难破;心中贼不破,未来只是剧本不同。一名金融业高管向《财经》记者感慨,这两人均因时势而起,近些年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资本帝国,野心不小,但最后或在大时势下“折戟”互联网金融。

  “最后一根稻草”?

  压倒张振新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区块链,有人说是P2P,亦有人说是资本市场……“不能割裂来看,都在相互影响。”一名接近先锋集团核心层的知情人士直言。

  张利群向《财经》记者透露,一方面,处于发展逆周期,张总在投资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类等企业的股权投资上,随着经济环境下滑,诸如区块链类的投资项目价值缩水严重,相关资产大幅减值,处置困难,终致资金流断裂。

  “导火索其实是2017年集团重点发展私募基金产品,当时期限多设置为1年。相比其他2年-3年期的私募基金,进入2018年下半年时,随着私募基金备案收紧,很多基金到期后得进行兑付,不再继续募集,资金出现很大压力。”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私募基金的情况叠加网贷行业爆雷潮等因素,最终导致先锋集团陷入当下的局面。

  网信集团一名高管亦表示,自2019年上半年开始,随着实体经济下滑,资产端的质量下降严重,很多产品出现了兑付困难,先锋集团旗下网贷平台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但由于一直保持刚性兑付,先锋集团被拖入越来越深的泥潭中。

  《财经》记者从接近先锋集团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7月4日之后,张振新在参加内部会议时,多次表示懊悔和歉意,认为自己后知后觉,“刹车”晚了,同时也表达了努力自救和公司转型的决心和信心。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当下,先锋集团资产是否能填补上述巨额“窟窿”?自媒体“兽楼处”指出,出现兑付危机后,先锋系进行了一轮资产盘点,初步确定有200亿元金融资产。

  张利群向《财经》记者表示,当前梳理的资产情况以“网信官微”发布内容为准。根据8月24日网信官微发布的工作动态,累计梳理的部分资产规模近150亿元。

  而先锋集团其他板块的资产状况或不容乐观。张振新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一名校友评价说,“其实他并没有赚大钱的业务和牌照,都是一些金融业边边角角的业务(以服务为主赚微薄的服务费)。他拿到的牌照大都是凭借申请早、成本低的优势(如融资租赁、货币兑换和第三方支付),并没有拿到非常值钱的牌照如信托、保险等。所以,外界说的‘金融帝国’以及3000亿元资产规模不实,远远没有这个体量。

  “内地之外的资产情况,除了上市公司有明确的披露,其他资产情况目前我们正在核实中。”张利群告诉《财经》记者。

  然而上市公司资产亦缩水严重。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11日,中新控股市值约为2.78亿港元,平安证券集团控股市值约为3.62亿港元,弘达金融控股市值约为1.29亿港元。

  张利群透露,在巨大的兑付压力下,张振新被“压倒”。“今年8月在香港最后一次见他时,能够明显感觉到整个人精神状态欠佳。”

  对于张振新其人,一名与其打过交道的金融行业人士直言,“振新是一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儒雅人,虽然行事激进,天马行空,但思路超前,信念超强。无论是P2P还是区块链等,他都是弄潮儿、冲浪者,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敏感、能力和定力。但过去几年,是金融从业所有人都能切身感受的寒冬,无一人可冷静旁观。

  部分先锋集团前员工在提及张振新时表示,张是一个“工作狂”,每天大约16个小时都在工作状态。他不善言辞,说话音量小,之前很多人觉得他神秘低调,其实是他不擅长演讲和公众场合露面,内部会议上他从来都是言简意赅。

  “我与振新共事十余年,他具有战略眼光,勤奋,但对于外部近两年整体市场风险估计不足,又追求发展速度,资产偏重股权投资等轻资产,遇到经济周期调整应对不足。对内部则存在管理不善、风控不到位等问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很多板块独立,信息不对称,高管都是独立向振新总汇报,使得管理半径过大,而整体风险管理滞后,造成今天的局面。”张利群及部分先锋集团高管将张振新总结为“一个因时代而起,亦因大势而去的悲剧人物”。

  (本刊记者王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首刊于2019年10月1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免责声明:日发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

在线客服

  • 开户客服 QQ
  • 在线客服 QQ
  • 招商加盟 QQ
  • 技术支持 QQ
  • 投诉建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