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 诚 信 托 作者:崔 继 培
目前,个人消费金融已经成为信托公司的一类常规业务,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具体的业务类型、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型。根据信托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信托公司开展了这类业务。但是,2018年以来,个人消费金融市场资产的质量下降,对信托公司开展的该类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托公司必须提高该类业务风控的有效性,以成熟的风控实现个人消费金融业务的规模化盈利。
一
当前信托公司个人消费金融业务的风控特点
信托公司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展业从开始的与BATJ等最为头部的综合科技巨头合作,以BATJ的主体信用为风控基础,到以“BATJ的主体信用+认可的BATJ风控逻辑”为基础,重视对具体底层单笔资产的认可,再到应用和拓展金融科技和细分场景下的风控逻辑,与头部资产方合作的同时打造自主展业能力、风控系统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目前已形成“自主风控+外部风控”结合的风控特点。
一是重视与头部资产方的合作。信托公司开展的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获客首先源自与头部资产方的合作。信托公司通过掌握细分领域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点,形成合作主体准入标准,选择认可的细分领域的头部机构。
二是重视在细分领域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个人消费金融业务无担保、无抵押,贷前对借款人的风控审查主要是欺诈识别和信用评估,欺诈识别主要依靠强身份验证、限制资金用途等,信用评估则主要通过征信查询和评估是否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实现。
二
个人消费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信托风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8年以来,随着现金贷等监管政策的实施,以及多起P2P风险事件的发生,监管规范消费金融趋势明显。在此背景下,个人消费金融市场出现了流量向头部平台加速集中、底层资产质量下降和优质资产收益下降的趋势,头部资产方资产质量下降,更低利率面向的底层资产的质量甚或较之前较高利率下的底层资产更差的现状,对信托公司个人消费金融业务的风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消费场景的流量加速集中于头部资产方,信托公司需要对头部资产方的资产提高甄别能力。受监管政策影响,中小流量平台加速出清,流量向头部资产方加速集中,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优质流量可能会进一步集中于少量科技巨头。综合科技巨头和细分领域的流量巨头因此占据了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资金,但其中的部分新增客户可能会由次优等客户“优化”而来。
其次,个人消费金融市场的借款人资质下降,信托公司需要优化借款人准入标准。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主要是收入和从其他途径拆借,目前两类还款来源都出现了问题。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头部借款人如城市白领可能会遭遇失业,还款来源减少或缺失,通过重复借贷还款的可行性也下降,可能导致还款能力急剧恶化。除此之外,在个人消费金融资产方市场中,头部资产方通过较低的利率、较高的门槛筛选了优质借款人,中小流量平台通过较高的利率、较高的违约率容忍度筛选了次优的借款人,而劣质流量平台通过极高的利率,服务于风险溢价等级的借款人。流量机构主体资质越低,利用高利率覆盖高违约率的概率越高。借款人通过在低等级平台借贷偿还高等级平台借贷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优质”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实际上是“拆东墙补西墙”,重复借贷的存在使得借款人的信用资质实际上出现了下降。
再者,面向优质底层资产的产品收益下降,信托公司需要提高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在信托端设计适合的交易结构和安全垫。目前的市场中,大量的资金供给追捧少量的优质资产,导致风险资产的风险定价也在下降,例如强场景的消费金融尽管容易控制风险,但收益很低,且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另外,由于较为优质的借款人对于利率极其敏感,头部资产方在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也不断降低面向优质借款人的借贷利率。
传统个人消费金融业务中的个贷评估主要通过个人金融画像完成,包括使用借款人基本身份信息、收入信息、征信信息、多头借贷信息等身份和金融维度的信息,通过白名单/黑名单、年龄限制、多头借贷限制、控制借贷金额和费率等较为简单维度的筛选形式实现对借款人的授信。不过,由于数据污染等问题的存在,以及前述业务市场的变化,原有的风控体系已经显现出明显的短板。如果按照原有的风控体系继续执行,则信托公司的个人消费金融业务或不断集中于更为头部的用户,导致业务市场越来越狭窄,或底层资产的质量恶化,违约率提高,面临的业务风险急剧提高。
三
精细化风控是信托公司个人消费金融业务的必然要求
为了降低个人消费金融市场变化导致的业务风险,信托公司必须推进精细化风控的实施,以自主风控为导向,注重自主风控与外部风控结合,尽快提高风控的有效性,贷前识别出传统风控通过审核中的高风险客户,找到传统风控中被拒绝的合格用户,贷中贷后落实借款人跟踪,并通过有效的预警和催收手段实现较为理想的不良率。
一是借款主体风控精细化。信托公司应真正把握底层资产的质量,才能更好地适配信托资金、产品结构设计、期间管理和后期处置。对于借款人的准入审查,信托公司需要不断更新身份验证技术,并通过多种技术交叉验证,防范伪冒身份风险;同时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判断较高欺诈风险群体,包括使用身份数据、金融数据、行为数据等综合判断,提高识别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能力。
二是消费场景风控精细化。数据驱动的决策引擎必须基于业务逻辑。信托公司应将风控的重点与消费场景的逻辑相结合,注重常识判断和打造特定场景下的消费闭环,并根据消费场景的特点,在产品结构上设计对应的保障措施。
三是金融科技风控精细化。信托公司应尽快通过大数据风控迭代风控模型,运用大数据构建多维模型和数据关联性分析,综合评判借款人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提高风控的精准度,通过量化手段加强对底层风险资产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风控比拼的是对业务规则的理解运用能力、信息技术系统能力、数据获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但由于市场中数据中介集中于几家机构,如果各家基于相同或相似的数据来源,容易导致市场中的大数据模型趋同,可能会影响大数据风控的效果。
四是期间管理风控精细化。在贷中阶段,信托公司应及时监测借款人的网络行为,对贷款用途和还款意愿进行追踪。在贷后阶段,开展全面智能监控,构建贷后预警体系和智能催收体系,可与专业催收团队配合贷后催收工作提高回收比例。
近年来,监管机构禁止持牌金融机构将个人消费金融的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带有强烈的要求持牌金融机构建立在该业务领域的自主风控能力的导向。与头部资产方合作、以头部资产方主体信用为主辅之以简单二次风控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信托公司开展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获取更大利差、更大市场份额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发展消费金融业务,信托公司需要在监管偏爱之下,通过进一步实施精细化风控管理,以及未来采取更为先进的风控措施,通过真正掌握每一笔底层资产构建风险定价能力、资金获取能力、资产获取能力、资产组合能力,在个人消费金融产业链上挖掘更大的业务价值,获取更多的业务利润。
免责声明:日发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