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退役不褪色,热心即初心
7月24日下午,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全国先进军休干部、“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朱再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行。省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第二组领导同志一行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家领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聆听了报告。报告会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详见今日本报A04版)
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王家河公园,矗立着一座身着旧军装、胸前挂着 20 多枚勋章的老人塑像,与屈原、范仲淹、任弼时等光照汗青的名人比肩,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王家河公园众多塑像中唯一的健在者,岳阳市军干所退休干部朱再保。
朱再保何以获得如此殊荣?这与他多年来热心公益、以坚强的毅力投身社会事业分不开。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拖着患病的身躯,已坚持社会公益事业长达40年,如果不是纯粹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如果不是初心不改,很难有人做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朱再保对生命的认识比常人更为通透,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宣誓入党的他,当年的入党承诺就是:“战友们用生命完成使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如今我还活着,哪怕生命只有一个月,也不能枉过一天。”这么多年来,朱再保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朱再保这样的老兵,也再次证明“优秀的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民族危难、国家存亡关头,他们挺身而出,南征北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立下了卓越功勋;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促进国家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队是最能锻炼个人意志的地方,可以说“铁打的营盘造就铁打的兵”,这些优秀退役军人经过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熏陶、经过了部队的艰苦磨练,早就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在战场上,他们是子弟兵;在社会建设中,他们又成了排头兵,并且几十年如一日,不求回报,默默地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
这些坚韧又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退役军人,因为从不愿伸手向政府提要求,不少人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就像朱再保,几十年来一直和家人挤在当地军干所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生活极其清苦。尽管如此,在资助“希望工程”时,他却将自己的困难补助悉数捐给了失学的孩子,其后又屡次组织社会募捐,用于岳阳的救灾、环保。40年来,朱再保奉献了累计18万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令他获得了“民间环保第一人”的荣誉称号。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困顿于风雪”,考虑到一些退役军人存在的实际生活困难,2018年和2019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部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并加大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提标力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
退役不褪色,热心即初心。91岁的朱再保为我们展现了一代退役军人的优秀风范。
■本报评论员 张英
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