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也在上演国进民退?|险企--日发国际期
日期:2018-09-21 来源:日发国际期货 作者:日发期货
来源:保险文化
最近,“国进民退”的议论纷纷,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论据是信贷收缩后,民营经济新增贷款占比从2013年前的60%一下子压缩到现在的17%。另外还有传言,称华为将可能被国有化。
立足保险行业来说,这种趋势似乎也在发生。于是,便想回顾一下近两三年来的保险行业的种种事件,看看保险行业是否也在上演“国进民退”大戏。
新开业险企股东成份:以国有为主
2018年上半年新批开业险企7家,根据媒体统计,多数既有国有股东,又有民营股东,一般国有股东为主要发起人。
黄河财险:78%国有法人股 + 22%社会法人股
太平科技保险:86%国有法人股 + 14%社会法人股
北京人寿:14%国资 + 40%集体 + 46%民营
国宝人寿:国有法人股 + 社会法人股
瑞华健康:100%社会法人股
海保人寿:三个主要发起人,两家是上市公司
国富人寿:43%国有法人股 + 57%社会法人股
安邦集团接管:优质民营资本何处寻?
2018年,安邦被接管是保险业最大事件。
6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对安邦保险集团变更股本结构的批复。批复显示,安邦保险的总股本为619亿股,由3家股东持有,分别是上汽持股1.22%、中国石化持股0.55%、保险保障基金持股98.23%。这意味着,除了上汽集团和中国石化两家老股东外,其他股东资格均被撤销。
同时,相关公告称,“在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的同时,安邦保险集团将同步启动战略股东遴选工作,尽快引入优质民营资本作为公司的战略性股东,实现保险保障基金有序安全退出,并保持安邦保险集团民营性质不变。”
但是,无论是从当前保险股东门槛不断提高,还是从安邦本身体量巨大的角度来说,要民营资本接手安邦都存在太大的难度。根据安邦接管工作组的人员构成,有业内人士表示,国有保险公司很有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
安邦集团的故事背景里,还有民营金控集团的集体退潮,它们面临的是强监管的阻击。
今年1月和3月,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下发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剑指股权监管和股东行为规范,目的在于通过设定严格的股东门槛和穿透要求,杜绝突破监管规定的潜在风险。
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限制企业过度投资金融机构”“不符合规定的,逐步加以规范”。
保险公司股权清退潮:清一色民营企业
自穿透式监管与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出台之后,保险公司违规股权清退工作也开始展开。2017年底开始,已经下发五个《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分别撤销了昆仑健康、利安人寿、君康人寿、长安责任、华海财险违规股权。
昆仑健康被撤销的股权:
深圳市宏昌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正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泰腾材料贸易有限公司
深圳市正莱达实业有限公司
福信集团有限公司
西藏恒实投资有限公司
福建清科投资有限公司
利安人寿被撤销的股权:
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君康人寿被撤销的股权:
福建伟杰投资有限公司
福州天策实业有限公司
长安责任被撤销的股权:
泰山金建担保有限公司
华海财险被撤销的股权:
青岛神州万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青岛乐保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五份决定书涉及法人股东13家,全部为民营企业。
税延养老险这块肥肉:主要由国企吃
在养老业务方面,税延养老险的要求严格,但也不失为一块肥肉。
目前,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名单公示了三批。
第一批: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太平养老、太平人寿、泰康养老、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中信保诚、中意人寿、英大人寿。
第二批:人民人寿、民生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东吴人寿。
第三批:建信人寿、恒安标准人寿、交银康联人寿。
细看下来了,这项业务是国有险企占主导,除了平安和泰康之外,其余的要么是国有险企,要么是国资与外资的合资险企。
行政处罚情况:国企额高量大成常客
无论是行政处罚或是消费者投诉处理考评,国有险企似乎总是那个“坏孩子”。
在2018年6月和2017年3月开展的消费者投诉处理考评排名靠后险企的集体约谈中,就出现了两家屡教不改的国有险企。
而在行政处罚这一层,据媒体统计,罚款额靠前的10家险企中,有8家为国有险企或国资控股险企。
为何会有如此差异?如果用保险行业此前的“父爱主义”来看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对于国企来说,所谓的行政处罚,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国有资产左手倒右手。
因此,面对行政监管,包括行政处罚,包括市场准入,国企与民企实际上都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
反证也多,“国进民退”还是个伪命题
当然,以上所有事件综合来看也并不能证明什么,因为这里还有很多的反证。
比如强监管,罚多罚少毕竟都有行政决定过程,都有对应的处罚依据,尺度标准并无不同。
再比如有的险企股权波动,其中就有国有股东离场,2016年泰康人寿的国有股东全部退出;同时有民营资本增持保险股,比如华夏保险就吸引了多家民营资本的追逐;另外还有部分险企新增股东,其中大多为民营企业。
从股权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或者无论是哪个,它反映更多的还是“资本逐利”的市场逻辑。
而在市场表现上,民营险企中同样有大型集团,同样有取得快速发展的优质企业,同样“日进N亿”,赚得盆满钵溢。
最主要的是,国有险企与民营险企在市场份额上也并没有呈现太大的差距,国有险企市场份额超过五成,但不到六成。
总之,就当前的保险行业的市场格局来说,“国进民退”还是个伪命题,以上论据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
只是在保险行业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目前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对股东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退出机制已呼之欲出之际,我们不禁要问:未来还有多少民营经济能踏过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又有谁将在退出机制出台后退出保险市场?
免责声明:日发国际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