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受理仅仅过去一周,3月30日晚间,首批获得受理的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前生物”)等三家企业的科创板申请状态便显示为“已问询”。这也意味着,科创板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三家企业率先进入科创板申请的下个阶段。在问询过程中,科前生物等三家企业的科创属性、科创含量等问题将受到重点关注。除已进入问询的三家企业外,目前有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音控股”)等共计25家科创板申请企业处于受理状态。获得受理的企业最终能否顺利通过考验,成功登陆科创板,尚需检验。
科前生物等进入问询阶段
科创板审核进程加速推进中。在上交所公布了四批科创板受理企业后,首批获得科创板受理的其中三家企业的申请状态有了进一步的进展。3月30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科前生物等三家企业的科创板申请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除科前生物科创板申请状态为已问询外,还有两家企业的申请状态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分别为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奈科技”)以及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创微纳”)。从三家已经获得问询的企业资料来看,进入已问询状态的三家公司均为3月22日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在3月29日更新。
根据规定,对科创板股票首次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机构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保荐人向发行人提出首轮审核问询。而按照时间来看,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机构对科前生物等三股提出问询的时间距离三家企业申请文件获得受理仅仅过去了一周的时间。相比政策规定的时间,提出问询时间大幅缩短。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提出问询的时间来看,意味着上交所审核科创板申请企业的进度明显加快。“相应的,首轮科创板上市公司也会加快发行进度,最快2019年上半年将会与投资者见面。” 潘向东如是说。
根据审核流程来看,受理为科创板申请的第一个阶段。受理之后,科创板申报企业则进入问询环节。按照规定,若首轮审核问询后,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机构发现新的需要问询事项,发行上市审核机构在收到问询回复后十个工作日内可以继续提出审核问询。若不需要进一步审核问询的,将出具审核报告并提交上市委员会审议。
经过上市委员会通过合议形成发行上市的审议意见后,获得同意的企业,上交所将审核意见、相关审核资料和发行人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报送中国证监会履行注册程序。中国证监会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发行人则按照规定在注册决定有效期内(1年内)发行股票。
科创含量将被重点关注
在问询阶段,从科创板的定位来看,核心技术无疑是科创板申请企业能否上市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规定,科创板申请企业,应当符合科创板定位。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登陆科创板。
潘向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在科创板上市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是否能够决定未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交所在此前就科创板受理企业答记者问时曾提及,企业是否符合科创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在财务上是否有瑕疵等实质性问题,将通过第二环节的审核问询来实现。另外,在审核问询过程中,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也会给出专业咨询意见。“对于目前市场各方较为关注的科创企业属性等情况,也将会在审核问询中予以重点关注。”上交所曾如是表示。
此外,申报企业的科创含量亦是市场热议焦点之一,上交所则将在审核问询中,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科创代表性、技术能力、企业质量等问题进行多轮问询,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定价、发行和上市形成市场化制约。
根据已经进入问询环节的三家企业的招股书来看,科前生物、天奈科技以及睿创微纳均选用的是“市值+净利润/收入”的第一套上市标准。科前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生物医药企业;睿创微纳是一家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集成电路芯片企业;天奈科技则是一家主要从事纳米级碳材料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三家企业自身的介绍来看,睿创微纳称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从研发投入上来看,睿创微纳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也相对较高。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睿创微纳研发费用分别为1794.43万元、2675.89万元、6508.14万元。同期对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025.06万元、15572.23万元以及38410.47万元。经计算可知,睿创微纳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3% 。
相较于睿创微纳,科前生物、天奈科技的研发投入则逊色不少。经北京商报记者计算,科前生物、天奈科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近三年累计营收的比重均低于15%。
25家企业处受理阶段
除已经进入问询阶段的3家企业外,截至3月31日下午,科创板申请文件已经获得受理的企业为25家。其中,被誉为“非洲之王” 的手机行业隐形巨头传音控股的上市申请尤为引人注意。
根据相关信息,上交所于3月27日发布第二批集中受理的8家科创板企业名单之后,开始采用“受理即披露”的原则 。3月2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披露第三批科创板受理企业,两家企业科创板申请获得受理。3月29日晚间,再有9家企业科创板申请为受理状态。加之3月22日披露的第一批9家企业中处于受理阶段的6家企业,目前为受理状态的科创板申请企业共计25家。
传音控股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即在3月29日晚间显示为受理状态。传音控股主要从事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和南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在手机界有着“非洲之王”的称号。2018年,传音控股曾拟借上市公司新界泵业实现上市,但最终未果。
如今,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传音控股冲击科创板结果如何备受期待。需要指出的是,从研发投入来看,传音控股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并不高。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传音控股研发费用分别为38537.57万元、59834.67万元、71179.14万元,累计研发费用为169551.38万元;同期对应的营业收入为1163675.75万元、2004362.63万元、2264588.12万元,累计营业收入为5432626.5万元。由计算可知,传音控股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2%,远远低于15%。
潘向东认为,对于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大多还未盈利,尚未取得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估值的核心在于市场对其研发能力、研发技术、产品的认可度,因此科创板正是淡化对盈利的要求,强化其科研投入能力,尤其通过严格其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等非盈利指标,对企业进行合理估值。
不过,潘向东进也表示,科创板上市有5套标准,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只是其中一套标准,不会成为影响申报企业科创板上市的关键因素。但是,潘向东强调,对于科创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研发投入占比等非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竞争力和核心优势,因此,这些重要非财务指标也会被纳入考虑范畴之中。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致电科前生物、传音控股等公司进行采访。但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北京商报记者 高萍
(本文来自于北京商报网)
免责声明:日发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