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手机和通信设备厂商,华为这么多年坚持不上市已经成为科技圈的“奇迹”。3月31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此做出解释:投资未来。对于企业来说,上市无非是为了融资,又或是因为缺少资金,但华为的营收和现金流却允许其“任性而为”。
华为刚刚发布的2018年“成绩单”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营收超7000亿元,净利润接近600亿元。在华为手机的强劲带动下,消费者业务已经超越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第一大产业。不过,对比三星电子,华为仍然存在利润率低的短板,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上游产业链的缺乏,想要真正超越三星,华为必须不断布局上游产业,减少技术上对芯片、面板等供应商的依赖。
不上市瞄准远期利润
在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余承东谈到了华为至今没有上市的原因,他表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核心理念是要投资未来。“上市公司为了财报好看,会把短期利润做的很高,但是非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把远期的利润投了很多钱。”
据了解,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华为走内部融资道路,高层管理人员持股,股权不断被稀释。现在的华为公司人员年轻化,员工平均退休年龄非常早,员工的工资水平也很高,并且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目前,持股参与人数为96768 人,参与人仅为公司员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权。
就华为如此规模的企业来说,不上市才真的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不少公司将上市作为“圈钱”的捷径。而任正非在早年间接受采访时就明确强调,华为肯定不会上市,“资本市场都是贪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上市成就了华为的成功。我们之所以能超越同业竞争对手,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上市。”
他当时指出,华为没有必要通过上市的方式来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华为会向其员工授予公司股权,这是一种“长期视角”。“华为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往往会着眼长远,不会急于套现。公司的拥有者并不贪婪,因此华为也能留在所享受的位置。但是,我不可能永远活着,也许有一天华为人也会变得贪婪。”
消费者业务的进击
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不缺资金。”因此才有不上市的资本。
华为最新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全球销售收入为7212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增长25.1%。若以当日汇率初步核算,这是华为首次全年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也成为国内首家年营收破千亿美元的硬件公司。
具体到各业务,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为294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总营收的40.8%。
华为进一步指出,2018年期间在营运商业务方面,华为推出极简5G 和SoftCOM AI解决方案,并在家庭宽频应用、IoT等领域开拓新的成长。
华为企业业务收入为744亿元,同比增长23.8%,占总营收的10.3%。据介绍,华为提供云端运算、大数据、AI、物联网、融合通信等技术及资料中心、全快闪记忆体储存、Wi-Fi等产品,并融合这些技术提供数位平台,给予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和金融、交通、能源等客户达成数位化转型的需求。
而在云端运算业务方面,华为指出,目前华为云上线已经超过160个云服务和140个解决方案,与伙伴在全球23个区域,营运40个可用区,全球发展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AI服务则是在10大行业超过200个专案进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第一次超过了运营商业务,这是一次结构性的变化。”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说。数据显示,华为2018年消费者业务收入为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占总营收的48.4%。
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华为手机2018年全年出货量达到2.06亿部,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10.5%增长至了14.7%。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本月举行的华为HiLink生态大会2019上曾表示,2019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5亿-2.6亿部,冲击世界第一的市场地位。
研发投入突破千亿
看起来很漂亮的成绩单,离不开华为巨大的资金研发投入和人工投入。
根据财报,2018年华为持续保持并加强在研发上的投入,过去10年(2009年-2018年)研发费总计超过4800亿元,2018年的研发投入达1015亿元,投入占比销售收入14.1%,位列欧盟发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第五位。
这份《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三星电子以134.37亿欧元研发投入位居第一,苹果以97亿欧元排名第七,榜单前五十里,华为是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公司。尽管华为的研发投入资金不及三星电子,但研发投入占整体营收的比重却高过三星电子和苹果,他们两家分别为7.2%和5.1%。
此外,2018年华为的研发人员达到8万多名,约占公司总数的45%。华为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747亿元,同比2017年的963亿元有所下降。郭平称,下降原因是去年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并且适当增加了库存,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巨大的研发投入下,华为的专利数量也超过其他企业。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华为向该机构提交了5405份专利申请,在全球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一。
运营商财经网总编辑康钊认为,高强度的投入是华为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原因。很多家电、互联网公司,研发占比长期在1%-3%之间的低位徘徊。
面向未来,郭平透露:“华为会坚持把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我们预计2019年仍将稳健增长。” 余承东则在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称,今年是5G商业投入元年,明年将迎来大量投入。今天5G的时代跟20年前3G时代相比,3G的时候更加完善,今年是5G商业投入的元年,大量投入要明年,但行业升级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最近有消息称,华为将会在2019年再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目前华为已经与上海市展开了战略合作,拟在青浦投资建设研发中心。据悉,华为青浦研发基地已经完成了土地摘牌,为了这个研发中心,华为总投资近100亿元。
上游产业链待完善
通过计算得知,尽管华为的营收和利润获得大幅增长,但其净利润率只有8.2%左右。相比起来,苹果公司2018财年的总收入为2655.95亿美元,净利润为595.31亿美元,利润率高达22.4%左右。
对此三星电子,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2018全年三星电子销售额为243.77万亿韩元,约合2191亿美元;利润为58.89万亿韩元,约合530亿美元,利润率约为24.2%。
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看来,虽然华为手机销量越来越高,但在上游产业链上缺失话语权,而三星不仅半导体业务称霸全球,显示面板也可以自产自销,这些都是华为的短板。
因此,每年华为在芯片等上游产业上要支出不少费用。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2018年十大半导体芯片买家的排名,华为去年的半导体支出超过210亿美元,暴增45%,成为全球芯片买家的第三位。也就是说,华为7212亿元的营收中,将近20%都用于采购芯片半导体。
事实上,华为是国产手机企业中唯一具备量产自研芯片并规模搭载到旗舰手机上的品牌。今年1月,华为在北京举办的5G发布会暨2019世界移动大会预沟通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以及全球最快5G多模终端芯片“巴龙5000”。
尽管如此,产经观察家、钉科技总编丁少将指出,作为一个超级ICT巨头,华为提供的产品不仅有智能手机,还包括大量的通信网络设备和智能终端产品,因此所需要的芯片规模巨大。芯片品类太多,华为不可能全部吃下。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芯片制造工艺高度依赖台积电,且一些芯片高度依赖外商技术授权。
为了获得一个更加良性的收支目标、提高利润率,华为已经在加大力度布局上游产业。近日,华为斥资3.3亿元在英国剑桥南部购地550英亩,准备用于建设自己的芯片工厂,同时,华为在爱丁堡等地同时建立芯片研究中心。截至2017年底华为在英国投资约23.4亿美元,而且华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投入约39.6亿美元,其中部分资金将会用来投资建造芯片制造厂。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本文来自于北京商报网)
免责声明:日发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