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于3月3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主题为:2019:区域政策与稳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在发言中表示,要防止中国城镇化提前进入潜水。他认为,因为辖区的原因,资源枯竭、主导产业收缩引起人口收缩,政府行政敢于把中低端人口向外赶;城市生活成本大幅度上升,迫使人口回流;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规划使农业转城市化受损。
谈到解决方法,马晓河认为,应该放开特大城市人口限制,除了特大城市以外,应该全部放开人口限制。同时,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个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化,不应该只享受流动人口的红利,而不应该在旧体制下保持固化的利益结构。最后他强调,要消除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歧视,中国城市二元结构最大从硬体制向软环境转变,软环境形成了好多。
【防止中国城镇化提前进入潜水区】
马晓河: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要防止中国城镇化提前进入潜水。
现在看,要首先注意城镇化三个新动向。第一个动向,目前有不少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减少,出现了收缩趋势。第二个动向,许多城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升反降,出现了反常下降。现在应该是上升期,但是出现了下降期。第三个动向,城镇常住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明显放缓。90年代我们每年城镇化上升9.85个点,2011-2012年每年上点1.36个点,2013-2018年1.16个,今年比去年0.16个点。三个新动向影响了城镇化。为什么?因为辖区的原因,资源枯竭,主导产业收缩引起人口收缩,政府行政敢于把中低端人口向外赶;城市生活成本大幅度上升,迫使人口回流;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规划使农业转城市化受损,这是我讲的原因和现象。
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对稳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新型城镇化是新动能形成的最佳平台。我们做过一个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GDP的增长是正向作用,同时它对拉动服务产业的发展起很大的积极作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可引起三产就业抬升,就业比重高,我们就需要就业,不需要其他,稳就业;城镇化应该是创新集聚地,有利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向后逆城市化不利于创新;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构建两个社会,迈过陷阱,向高走,需要两个社会结构,一个是市民化结构,2015年城市化人口比重占80亿,东亚国家更高日本93,韩国82.5%,中国人口密集,资源稀缺应该是城市化水平更高,
我们三个动向不利于城市化,我们迈向高收入国家遇到了困难。怎么办?我认为解放思想,放开特大城市人口限制,除了特大城市以外,应该全部放开人口限制。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个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化,不应该只享受流动人口的红利,而不应该在旧体制下保持固化的利益结构。三是要消除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歧视,中国城市二元结构最大从硬体制向软环境转变,软环境形成了好多。老市民无形中对外来人口的歧视现象非常糟糕,这会导致在过去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对立。转换成在同一蓝天下的近距离对立,比如说去年9月1日,苏州有一个外来人口800个小学生由于腾挪被安排在附近的重点小学上学,引起重点小学全体家长的反对。当地校方没有办法最后强制搞了一个福利去,让800个民工区在福利区上学。这就是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对立,所以我们不要再培养对立,不要再培养近距离的歧视差距,所以我希望中国的城镇化能促进中国跨越陷阱,迈向高收入,谢谢。
免责声明:日发期货官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行情策略请联系QQ客服获取。电话:
QQ:
邮箱:
地址:香港軒尼詩道28號7樓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