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发国际期货欢迎您!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情策略 > 行情资讯 >
北大网红教授速成记:菜市场办发布会 网课赚
日期:2018-12-15   来源:日发国际期货    作者:日发期货

  北大网红教授速成记:菜市场办发布会,网上教课赚6700万,50岁成宝藏男孩

  来源:环球人物

  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听不懂“脱单”这样的网络词,不知道周冬雨是谁……这位与娱乐圈格格不入的教授,如今却是《奇葩说》的“真·宝藏男孩”。

  他叫薛兆丰。作为《奇葩说》第五季导师团的成员之一,在一众嬉笑怒骂的综艺人物中,他这个惯于用经济学眼光审视一切的冷面知识分子,显得尤为“奇葩”。

  人们说他有种“冰冷的温柔”,在谈到“唯一挚爱”的问题时,他是这么说的↓↓

  而关于“键盘侠”,他也有自己的金句。许多理性到有些残忍的道理,由他说出,好像就具有了独特的说服力↓↓

  他与蔡康永的互动,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这一次,用经济学解读生活和情感,深入浅出地讲经济学的大道理,薛兆丰凭借《奇葩说》圈粉无数。事实上,薛兆丰早就是经济学界的“网红”了。

  2017年起,他在得到APP开设知识付费专栏,目前的订阅量已经超过了33.7万。以199元的价格计算,累计收入已经超过了6700万元,足以称为“现象级”。

  可以说,行走在学术和世俗价值的交界地带,薛兆丰是这个时代独特的产物。

  学术教授薛兆丰 

  出生于1968年的薛兆丰,在学术研究方面的道路并非一路通达。他毕业于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早年还做过程序员。对于自己的经历,他也常常调侃:如果被北大开除了,就要回去当程序员跟年轻人竞争。

  2003年,当时已35岁的薛兆丰来到美国,就读于全美商科研究顶尖学府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并最终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在同样顶尖的美国西北大学担任了博士后研究员。

  在后来的付费专栏中,他也曾引述自己在美国时生活的例子——华盛顿每逢雪天都会放假,所以当他准备搬到更加寒冷的芝加哥时,满心以为会迎来更多的假期。然而事与愿违,习惯于芝加哥寒冷的人们,无论天气多恶劣,都不会放假。从那时起,他便善于用经济学的眼光,解读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而“薛教授”的出现,以及和北大“挂上钩”则是在2010年。

  那一年,他进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发院)担任研究员、教授,同时兼任北大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直到2018年初。

  “公知”薛兆丰 

  其实,做付费知识专栏并不是薛兆丰的网络“首秀”。

  1997年,互联网刚刚开始兴起,薛兆丰就开通了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博客——新制度主义时代。他在上面发表了大量对于时事的经济学评论。

新制度主义时代的页面截图

  薛兆丰有句名言:“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进入新世纪后,他在主流媒体发表了数百篇经济评论,对于许多社会议题,给出了有时看来相当“反直觉”的解答。

  薛兆丰不仅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也长期近距离观察互联网对中国商业的影响。对于网约车的管理办法、反垄断等社会议题,薛兆丰也有着权威性的见解地位。

  其中,2001年关于春运火车票价格的探讨,在其后的许多年间都被拿出来反复争论。

  当年,薛兆丰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了《火车票价还不够高》一文。他的观点是春运期间10%左右的涨价还不够充分,刻意地限制涨价,导致了许多价格以外的竞争——黄牛、走关系、排队,实际上造成了社会成本的浪费,由此呼吁进一步提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薛兆丰的言论不出意外地引来了大量攻击——低收入群体关怀、回家过年的渴望等等,都成了薛兆丰需要“晓之以理”的“对方辩友”,直到今天,这场辩论还在进行。

  虽然这些“公知”行为让薛兆丰遭受到来自学界的质疑,许多学者称其为“民间科学家(民科)”,但他不为所动,始终努力将经济学运用于社会实际问题中,而不是他口中的“黑板经济学”。

  薛兆丰的价值判断一以贯之,这大概就是他与其他所谓“公知”不同的地方。

  “知识个体户”薛兆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薛兆丰与互联网人的合作也更加密切。

  2011到2012年间,他利用寒假时间前往罗永浩的英语培训住宿班,给学生讲经济学。那时,老罗还没有下海做手机,但兴许是这个机会,让薛兆丰看到了“知识变现”的可能性。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给了薛兆丰更多的舞台。2017年,罗振宇的得到APP上线了《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正式开启了薛兆丰的知识变现之路。这个包含了360多条音频的付费课程,售价为199元,是得到第一个订阅人数破10万的专栏。时至今日,销售量已经超过了33.7万次。

薛兆丰知识付费课程页面

  2018年3月,薛兆丰辞去了北大的职务,像极了改革开放初期脱离体制下海经商的人,网友称其为“知识个体户”。许多人开始探讨,拿掉北大光环的薛兆丰,还能不能“丰生水起”。

  “经济学课”在得到APP的巨大购买量,在整个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排在最头部。或许是义愤难平,或许是眼红心热,质疑和围攻越发铺天盖地向薛兆丰涌来。比如,同为经济学家的汪丁丁,在专栏和朋友圈中都对薛兆丰进行了控诉↓↓

  面对质疑,薛兆丰带着12分的淡定,在付费专栏拿掉了“北大”二字,改名为《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并对专栏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迭代和升级。而他的初衷是:“我希望你通过碎片时间,进行的是系统化的学习。”

  2018年6月,在付费专栏内容的基础上,薛兆丰精选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形成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新书的发布会独辟蹊径,把地点选在了北京的“网红”地标三源里菜市场。菜市场+经济学+北大教授的组合,一时间更成为热门话题。

  在获得足够的知名度后,薛兆丰参加《奇葩说》成为“60后”宝藏男孩,似乎都是水到渠成了。

  马东曾评价薛兆丰说:“在我心里面,薛兆丰教授,就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知识分子的样子。”

  尽管是“网红”知识分子,但说到知识分子的责任——分享知识、传递知识,可以说薛兆丰从来没有缺席过。

  他让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原来可以以这种形态存在和出现。

  作者: 温渊喆

在线客服

  • 开户客服 QQ
  • 在线客服 QQ
  • 招商加盟 QQ
  • 技术支持 QQ
  • 投诉建议 QQ